論文評析-

『折翼天使』-敘述性表現手法之繪本創作

 

作者:簡如意(馬來西亞) 

指導教授:郭世謀、林加雯 博士 

論文出處: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

時間:中華民國九十九年 一月

評論者:王俊博(雲林科大建築與室內設計系碩士班)

 

一、論文摘要

    繪本是由一種具象的圖像符號與文字符號相互影響與融合而成的綜合體,能突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同時彌補文字傳達之抽象性。透過繪本中的角色描寫與故事鋪陳,藉此與閱讀者產生經驗之共鳴,並有助於情緒宣洩及偏差行為的導正。論文以『折翼天使』乃嘗試將「敘述性手法」應用於大學生憂鬱題材之繪本表現。故事藉由一位大學女孩之心路歷程作為創作內容,進而視覺化呈現憂鬱心理與療癒方法。表現技法以手繪為主電腦為輔,進行具有手繪質感之繪本創作。主要目的是以「文字符號」將敘述性故事轉換成『圖像符號』,創造出符合讀者文化背景的符碼進行內容傳達,並達到改善及舒緩現代大學生生活中思緒的複雜與緊張情緒。

 

二、主要論點

     目前憂鬱心理相關書籍,大多數以文字敘述或紀錄片為主,而相關的圖文書籍卻是少之又少。是當的圖文安排,不僅能提高學習興趣,更能增加人們(讀者)的記憶,從而給予間接學習的機會。

論文期望就由敘述性手法與大學生憂鬱心理相關文獻的彙整,產生出以意義的圖文繪本。使閱讀者透過學習不同的人事物,豐富經驗與開拓視野。

 

因此論文之主要論點如下四點:

2.1 將『文字符號』與透過敘述性故事轉換成『圖像符號』,進而創作出改善設會現象及引導讀者進行身心整合的繪本。

2.2以手繪為主電腦為輔,進行具有手繪質感之繪本創作,增加以圖文敘述形式之故事繪本。

2.3藉由敘述性故事內容視覺化大學生憂鬱心理與療癒方法。

2.4提供手繪繪本創作之製作流程與架構,作為日後繪本創作者參考。

 

 

 

、研究方法、步驟 

3-1研究方法

    本論文再設計類應歸屬於創作設計型碩論。因此其根據所蒐集的資料,創作者選擇了<<受傷的天使>>、<<悲歡歲月:一個憂鬱的故事>>及<<在我心裡跳舞—米努克兔的世界>>三本與論文創作主題、表現技法與形式方格相關之繪本進行分析與整理。透過繪本的分析、期盼能清楚掌握繪本創作之脈絡與方向,從而提升創作的層次與可能性。

11.jpg22.jpg33.jpg

<<受傷的天使>> 封面

來源:http://www.google.com.tw/imgres?imgurl

<<悲歡歲月:一個憂鬱的故事>> 封面

來源:論文掃描 p.19

<<在我心裡跳舞-米努克兔的世界>>

來源:論文掃描 p.21

   

 

 

三本繪本之故事題材與內容均不同,但三個故事之主軸主要將讀者迎向正面的思考。圖畫這種具象的符號,能突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透過繪本圖文的結合讓讀者省思與探索內心世界,更可透過隨意的線條、形狀、顏色與濃度、材質與構圖、繪圖風格之不同,傳達文字所不能及的許多意義。然而,創作希冀透過繪本的分析,掌握繪本繪本創作之脈絡與方向。從而提升創作層次與可能性,以圖畫來演繹大學生憂鬱內容,使之分享給世界各地的人們。

 

3-2相關文獻回顧

3-2.1 繪本故事結構與情節

    故事結構與情節發展為繪本之重點,藉由情節發展表達其主旨與意涵。故事情節為一個敘述故事發展之結構,意即指該故事中所發生的事件,而這些事件再作家的有意安排之下延著一定的脈絡紮實的進行著(蔡尚志,1992)。故事三要素為開端、中間與結尾。故事必須以衝突發生開始,其次是解決衝突的過程,最後則為解決的結果(林文寶,1987)一般繪本故事,通常是由開端(起)、發展(承)、高潮(轉)以至於結局(合)四個主要部分組成的(蔡尚志,1992、劉苓莉,1999)如表3-2.1

表3-2.1繪本故事結構與情節

 

 44.jpg

一、林雪卿(1993)『繪本教學研究』,國教月刊四十期12卷。

  「繪本」是運用人們豐富內心世界及藝術或設計要素的一種造型呈現,為一種最單純之心靈交流。

 

二、柯倩華(1998)『用圖畫向孩子說故事』,三之三文化事業()公司

    繪本以圖畫來表達及詮釋與人們相關的事或概念。圖畫之藝術表現主要使人們更加理解整本書的內涵與訴求。

 

3-2.2 繪本的文字意涵

   人類生活中的符號主要有聲音、形象、動作符號三大類;聲音符號是最普遍的溝通及傳遞訊息的工具,也是人類廣泛使用及重要的一種符號;形象符號,一般我們常見的文字和圖畫,變是形象符號中主要的構成因子,能適度的傳遞訊息;動作符號又稱動作語言、肢體語言或行為語言(李惠加,1997),可知文字屬於符號的一種,而且是人類用以表態想法、象徵事物,溝通訊息的一種工具。繪本透過文字表達著作者的想法與所象徵的事物或情境。藉由圖像的聯想,提供讀者更多思想空間,建構出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想像世界。

 

3-2.3 敘事性表現手法的意義

    敘事性表現手法為一種學說或是一種設計手法。敘述性的觀點最早由俄國形式主義文學所提出,後經結構主義學者得深入研究,至今已被認定為一種設計方法。除了探討設計領域如何述說故事,同時也探討設計是否象寫文學一樣有章法可循。並建構此章法,還要考慮設計的主題與意涵如何表達、如何溝通與如何說服。從事設計活動除了必須有演員外,更要有主旨、劇本及劇情,好讓創作作品能夠感人及吸引消費者(楊裕富,2001)

 

敘述理論

一、楊裕富(2000)『創意思境-視覺設計概論與方法』,田園城市。

    敘述學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泛指文學理論,指研究小說、戲劇、對話錄、詩、神話、散文、電影等文學作品;狹義指研究小說與神話,特別是說故事方法研究。

鄭致弘(2004)『敘事理論在廣告設計領域之應用與探討-以商業廣告影片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所碩士論文。

    就語言學來說,敘事一字源於拉丁文gnarus或『知曉』(Knowing)。我們藉由敘事性理解一個行為所導致的前後變化,以及事物背後所隱藏的意義。續示並非單純的地將所發生事情反映出來,而是積極地開採與設計可能發生的事情。敘事亦非僅僅停留在變化狀態的敘說,而是分析變化狀態的的構成要素,並對其加以詮釋。最重要的是,可以從時間順序上找出意義(鄭致弘,2004)

 

高辛勇(1987)形名學與敘事理論-結構主義的小說分析法,聯經出版有限公司。

    文中主要論述俄國形式主義、形名學、語言學、結構主義與敘事學之理論,其本研究主要針對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仆苪蒙(Claude Bremond)、格睿瑪(A.J.Greimas)、傑聶(Gerard Genette)、查特曼(Seymour Chatman)、及托拓洛夫(Tzvetan Todorv)等人之敘事理論進行分析。

    於本研究之關係:繪本有如『起、承、轉、合』創作發法,故事的結構如同敘事文般有跡可循,本研究逐引羅蘭˙巴特所提出三層次作其理論框架為主要敘事理論另以上述學者之理論作為輔助,於巴特所提出三層次中,動向層(actions)分析景物間的結構關係,敘事層(narration)為空間與觀看者所產生步移景異之相戶關係,其在羅蘭˙巴特的敘事理論中,仍不足建構完整理論框架,故加強敘事理論及文化符碼理論,以茲建構理論之完善。

 55.jpg

3-2.4敘述學對繪本創作的影響

   近代學者特別專注敘述學Narratology於文學、電影、戲劇上。主要研究故事是如何進行,閱聽觀眾如何在故事的素材中尋求意涵,如何將這些素材拼成首尾一貫的整體性。敘述技術上還研究各種敘事結構、編纂策略、美學傳統、故事類型及其象徵意義等等。而敘事學對於視覺傳達設計的影響,也正明說故事與聽故事的邏輯,這種影響提示了兩個路徑(楊裕富,2000):

  1. 主題展開試的創作方法:如同寫文章一般,須先有題目,而後依照題意來展開文章的架構。
  2. 信以為真的策略:說故事必須說的有利、說的引人入勝、說得十分精彩,讓讀者將所接收的訊息『信以為真』。

 

3-2.5憂鬱症

  變態心理學書中定義:有著極度悲傷與擔心、感到無價值感與罪惡感,與人疏離、失眠、食慾、性慾下降,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與樂趣,以及精神性刺激或遲滯疾患(Davison,Neale&Kring,2004)。憂鬱可分為三層次,其中包含生裡層次、心理層次、思考層次。再者,大學生憂鬱心理常見原因:

1.環境不適應。

2.學習方面得不適應。

3.人際交往。

4.自尊心和自卑感衝突。

5.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衝突。

 

四、研究步驟

4-1主要之研究(創作)步驟/可分為下列幾項:

從創作發想至完成創作共五個步驟

1創作發想與資料蒐集與整理

    藉由生活經驗累積、傳播媒體及相關文獻作品外,也經由各類型論文題目、各種視覺藝術及各種設計師作品尋足以成真實際創作與發展的元素與題材。

2創作理論基礎建構

    蒐集創作主題相關文獻內容與作品,經過整理與內化,用以構成創作理論基礎。

3創作初探

    根據蒐集的創作資料,選擇符合主題之創作媒材、表現技法、形式風格等將概念實體化。

4各階段創作進行與整合

與指導教授進行討論及創作修改等動作。

5創作論文撰寫

完成階段性作品,並將創作過程等進行最後撰寫及整理的部分。

 

4-2 論文之優點及侷限

論文是以『敘述性手法』應用於大學生憂鬱題材之繪本表現。其創作範圍與優點侷限以下幾點陳述:

 

優點

  1. 以國內外大學生憂鬱心理相關書籍、文獻資料與故事,作為繪本創作故事內容發展之參考。
  2. 針對大學生負面情緒及行為進行敘述性發展
  3. 以敘述性手法來呈現繪本故事之精彩度,可呈現研究者對於大學生憂鬱故事題材之用心程度。

侷限

4. 創作目標鎖定大學生範圍,對於其他年齡階層則未列為創作範圍。

5. 創作僅以『敘述性手法』表現繪本,可能觀點較為單一,日後可以藉由其他相關應用手法加以詮釋。

6. 創作故事內容的限制,無法完整呈現大學生憂鬱心理與其原因。

 

伍、研究特點

   折翼天使』創作故事內容的設定,期盼從引導學生生命的本質與意涵著手。使大學生探索自我心靈世界,察覺自我內心的盲點與癥結,了解自我問題所在並瞭解問題需要理性解決,絕不能以激烈傷害自我或他人的方式處理。再者,並根據敘述性結構模式,藉由主題、子題及題素的開展進行繪本創作,將圖像符號與文字符號融合而成,進而表現出大學生憂鬱題材之繪本內容。並將敘述性故事的「文字符號」轉換成「圖象符號」,創造出符合讀者文化背景的符碼進行內容傳達,以達到改善及舒緩現代大學生活中的複雜思緒與緊張情緒。

 66.jpg 77.jpg

折翼天使 封面

來源:論文p.60

折翼天使 筆記本

來源:論文p.63

 

 

 

陸、本論文與自己研究方向的關係與幫助

    後現代藝術設計,舉凡建築、視覺傳達以及工業設計均受到影響。然而本論文雖與自己所學之專長較無直接關係,但其所使用之『敘述性設計思維』卻受用。誠如敘述性設計宛如說故事般的講求層次、結構、意涵進而說服閱讀者與感動人心,因此作為相關設計類之論文或是從事建築設計、視覺傳達創作與其相關產業分析相關作品之時,其敘述性思維手法是受益良多的。

 

柒、與設計專業的關係

 

1.憂鬱文獻蒐集整合

藉由各類憂鬱的文字書、圖文書、療癒方法、網站資料及憂鬱故事等,歸納出適合望作大學生繪本之故事內容。期盼以圖文創作的繪本,達到改善與舒緩大學生生活中思緒的複雜與緊張的情緒。再者,藉由其創作鼓勵憂鬱病患,讓其撐過難關、接受治療,勇敢地活下去。

 

2.敘述性繪本創作手法

  透過其創作可得知,繪本創作者可嘗試敘述性設計思維創作方法為繪本創作的理論基礎,確立『主題』後,將故事結構分大段,每個大段的「主題」發展成了「子題」,再藉由「子題」延伸成「題素」,最後運用「題素」的詮釋產生視覺化效果。再者,敘述性思維中「主題」、「子題」與「題素」三者的關係,除了提升敘述性思維走向語表達敘述完整度,也使繪本故事產生了明確的結構與起承轉合的作用。

 

3.繪本創作製作過程

    繪本製作過程細節繁多,主題確立、文獻蒐集與探討、發想構思、劇本編撰、故事內容設定、場景設定、風格設定及其材質選用等,每個流程階環環相扣,不容有任何的失誤,才能呈現一本完整的繪本。然而繪本最大的挑戰就是圖文校色與書出問題。因此,再選用紙張與用色時需考慮周到。

 

仈、評論

    從敘事理論乃至文化符碼可運用於繪本創作設計思維上,是相當具有價值意涵的。在楊裕富教授『創意思境-視傳設計概論與方法』及『後現代設計藝術:E行銷品味論!N世代流行戰!』書中指出設計思維的模式,其一乃為敘事設計思維,其敘事性設計之創作重點不再於實用,而在敘述、表達一件概念或事件(even),而所表達的概念及事件,可串聯行程一個完整故事,而故事內容可拆解為:主題-子題-題素,便於設計創作中之設計思維;題素為意義表達最小的最小元素,子題為複合題素所組成之結果,也可視為事剛,由所子題綜合可成為主題,而在分析主題時需考慮在文化影響下所存在的差異性,以解析完整的概念及事件。

    此外,文字主要傳達一些較抽象、精確的觀念、想法其感覺;圖畫則較能快速、完整且具體地表達場景空間、造型及色彩細節。『圖畫』是古今中外相通的『圖象語言』,他能突破時間、空間與人類的隔閡進息訊息之表達。(簡如意,2010   

    由於本繪本是以楊裕富先生所詮釋之『敘事性手法』來加以應用於繪本創作中,使提供一種閱讀時之內容深入度及其作品內涵均豐富呈現,爾後亦可作為拋磚引玉之創作繪本相關書籍。

 

參考書籍:

1.馬雅,2005,<<受傷的天使>>,信誼基金出版。

2.陳芳玲,2002,<<在我心裡跳舞-一米努克兔的世界>>,小知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陳錦輝 譯,2002,<<憂鬱症自我療癒手冊>>,遠流出版。

4.楊裕富,1995,<<設計的文化基礎:設計,符號,溝通>>,亞太圖書。

5.楊裕富,2000,<<創意思境-視覺設計概論與方法>>,田園城市。

6.楊裕富,2000,<<創意活力-產品設計方法論>>,田園城市。

7.楊裕富,林萬福,2002,<<後現代設計藝術>>,田園城市。

8.羅網,1994,<<敘事學導讀>>,雲南人民出版。

9.米歇爾.亞克,2000,<<憂鬱的理性翻身>>,高寶國際。

10. 高辛勇1987,<<形名學與敘事理論-結構主義的小說分析法>>,聯經出版有限公司。

11.葉慧君,2004,<<敘述性設計方法應用在繪本創作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

12. 鄭致弘2004<<敘事理論在廣告設計領域之應用與探討-以商業廣告影片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所碩士論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t5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